2)第35章 当代的县城_铁肩柔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借洋款,不雇洋工,工程由本县人自办”的原则下完成的。

  新宁铁路在一九零九年通车,于一九三九年日本入侵广东时,由国民党政府下令拆除。

  新宁铁路被拆除之后,海山从此就没有了火车这种交通的工具。可以说,如果单在这方面比,海山在何晓军前世的二千年,还比不上大半个世纪前的当时。

  军迷的何晓军,对新宁铁路在抗战那段时间的历史还是比较清楚,“七七事变”之后,国内所有的交通设置都成了日军空袭的目标,就是在中国南方边陲的新宁铁路也不例外。

  一九三七年的十月中旬,日军派出飞机10架次空袭牛湾渡口,渡江铁船被炸沉;十月下旬,又派飞机4架轰炸会城火车站,使铁路新宁铁路受到严重破坏,只能分段行驶有轨汽车。

  到了一九三八年年尾省城沦陷后,国民政府为防日军利用铁路推进,下令拆毁铁路。铁路由沿线十里之内的居民分段拆毁,车头、车厢、铁轨拆毁掩藏,路基被掘烂,枕木则作为拆铁路的居民的酬劳。

  一九三九年年头,新宁铁路公司正式结束并遣散员工。一个月之后,江门沦陷。

  新宁铁路沿线共值三千万港元的设备、车厢、铁轨大部分遭到日军洗劫或散失于民间,到了一九四二年,国民政府仅收集到条铁轨用来修建黔桂铁路。

  由见到的火车站,联想起了这段历史的何晓军,在为当地的这个即将成为历史的火车叹息的同时,也清楚了他现在所处的年代,肯定就是在一九三九年之前,否则,县城就不会还有火车在运行。

  见到了这两种在他前世时,当地都没有的交通工具之后,何晓军就已经知道了宁城在当时那个落后的社会中,无论经济与政治的地位,都不可小视。

  逛县城的过程中,还让何晓军在宁城的街上,竟见到了为数不少的一种当时罕有的交通工具,就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自行车。

  知道一点历史的人都会清楚,在三十年代的,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自行车品牌和生产能力,国土上行驶着的自行车,百分百是从外国进口的。

  何晓军前世时,从一些老人那里知道,海山由于华侨多,所以,海山在每个年代,都有不少这个年代特色的、华侨从国外带回来的物品。

  看来,此时行驶在宁城的自行车,应该就是这样的一种特殊物品。

  何晓军注意了一番县城街上行驶的那些自行车,就看清了这些自行车,都是他前世时在展览华侨史的博物馆中见过的进口品牌,如英国产的三枪牌和克加路牌等。

  一路下来,何晓军在县城里竟见到了不下百辆的自行车。

  何晓军从他所见到的宁城当时的房子估计,当时的宁城,居住人口应该不超过两万人。也就是说,宁城当时平均每百多人就拥有一辆自行车。在当时那个工业力量贫瘠之极的国土上,相信宁城这个拥有自行车的密度,可能在当时的中国绝无仅有。

  单从自行车这一景象看,当代的宁城,应该是一个不算落后、而且也不算穷的地方。

  而从一个小小县城,竟不止一家钱庄和酒馆这情形看,就更看出了宁城起码在钱银的出入上有不少的业务,在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上有一定高度。

  那家规模不小的妓院,就更显露出宁城的繁华。古语不是说:饱暖才思欲?有了这样的行业,也侧面证明了这里的人起码不用在温饱线挣扎。

  综合所见的一切,何晓军得出的结论是他家乡的县城,在这个年头的生活水平不错。

  得出了这个结论之后,何晓军心中一阵欣喜。

  一个生活水平不错的地方,各项的需求就多,会给就业提供机会,也会给社会提供商机。换句话说,也给何晓军以后的生活创造了机会。

  宁城在当时虽然不大,中心区也不过是两平方公里左右,但由于边走边观察,走了大半个小时之后,何晓军他们才算走遍了县城,来到了县文书通知他们前来的、当时县政府的办公地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7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